1. 首页 > 新闻资讯

理想i8定价生死局:35万割韭菜还是27万自断臂?CEO都不敢做的选择题!

经常当 CEO 的朋友都知道:

站在整车产品策略岗位的角度,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次理想 i8 上市,该如何定价。

评论区、互联网上经常在各大主机厂当 CEO 的朋友们应该知道,在一台车车型上市期间,是有很多很多细节的工作需要完成的。

比方说:

销量预估

定价策略

成本核算

上市策略

传播策略

用户人群调研

销售、权益政策 等等

以上这些工作,各位 CEO 肯定都经常听同事们给自己汇报。那在这里,我就要考考各位 CEO 了,如果你现在是想哥本人,你想要听到什么样的理想 i8 上市定价策略呢?

上市定价策略重要性在于,会直接决定内部对于整个产品的预估和方向,影响一线销售策略、话术、试驾、成单、最终交付等等。

那本次我们就和各位 CEO 共同探讨“i8 上市定价策略”这个单项。

我觉得 i8 的定价策略共分为三个方向:

高 - 按利润定价,区间:35-40w

中 - 按市场竞品横纵比定价,区间:32.x - 35.x w

低:按照成本定价,区间:27.x - 31.x w

那以上就是按照各不同前置条件进行的 i8 上市价格区间框架,当然如果在真正主机厂,这个框架给出去之后,各个部门还要耐心核算的,不是光给个数字就结了。但我们也可以花时间看看这个三个价格区间带来的正面、负面影响各有哪些。

----- 分割线本线

高 - 按利润定价,区间 35-40w

目前理想厂家自己的策略是这个。

好处:对于精准吸引预算 35-40w 的用户来说,让他们在纯电领域多了一个全新的选择。可以同时利用这个定价再次进行“品牌高端化”的定义和强调,因为虽然说卖的贵 ≠ 高端化,但高端化的充分必要条件之一,一定有卖的贵。

坏处 1:最首当其冲的坏处就是:无法承接理想 ONE 的老车主换购。首先 2025 年了,除了燃油过度到纯电以外,最大的一批混动换纯电的人群,除了比亚迪唐、比亚迪宋、还有就是庞大的理想 ONE 车主换购,他们刚好在换车周期里。但是这个价格,本质是个“消费升级”的价格区间。但现在的情况就是,大家懂得都懂,这是个适合消费升级产品迸发的时间节点吗?我不答,CEO 们自有回答。

坏处 2:同样是六座产品,会面临竞争对手的价格和选购人群空间挤压。消费者会不断询问:为什么比同时期竞争对手六座产品贵。各位 CEO 可能没干过我常年干的这些基层岗位,对于基层岗位来说,无论是做办公室的,还是在一线门店的,想要研究出一套放之四海投进整个公司都行之有效的“如何解释 A 比 B 贵十几万”,这几乎就是“No Solution”的命题。如果你有这个能力能研究出一个方法论,让公司上下都按照你的方案执行“如何解释比竞品贵十几万”这个事情,你至少能拿到 200-300w 的年薪!因为你的才华,配得上你的薪资!!

----- 分割线本线

中 - 按照市场竞品横纵比定价,区间:32.x -35.x

好处:和高定价策略相比,定价一旦下降了好几万,意味着可以覆盖的购买人群更加广泛。可能很多人觉得便宜几万块钱,能覆盖多少人?

这个问题大家可能没概念哈,其实在某些价格区间里,便宜几万块就意味着整个消费基盘多了几百万人口。而在某些更低的价格区间,便宜一万块钱,也就意味着整个消费基盘多了几亿人口的水池。各位 CEO 们平时在评论区歌舞升平,可能对三万块呀,一万块呀,概念不是很大。但是事实是,在我们国土内,整个消费品市场来说,汽车这个品类,一旦从从九万变成十万,损失的就是以亿为单位的人口基盘。但价格一旦到了三十几万,有个好处,本来三十几万的车,消费的人口基盘就少,贵了/便宜了三万块钱,增加/损失的人口基盘里的消费者也同比例变少。

坏处:这个定价策略的最大坏处其实是:背刺过往增程用户和背刺现有增程产品。

以上这两个局面,都是理想厂家在本次定价中不太愿意看到的局面。因为背刺过往增程用户,要解释为什么同样价格,可以买到 90 多度电池的纯电,比增程电池大了四五十度。背刺现款产品,主要是会让进店用户产生购买决策的博弈:到底是钱花在油箱上保险,还是钱花在购买更大电池的获得感更强。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个人目前无解,各位 CEO 懂得多,你们来你们来。

----- 分割线本线

低:按照成本定价,区间:27.x - 31.x

好处:这个价格在目前市场上非常具有竞争力,足以和各家大六座产品定价相互抗衡,但这个策略的缺点也过于明显了。

坏处:这个策略的短板太多太明显了。

第一是直接干掉整车毛利,计划中的所有毛利目标原地打破,重新核算吧,财务 采购 整车 制造这些都别下班了,一起加班吧,在有限的定价里面一分钱一分钱把毛利算出来。

第二是这定价会直接刺穿自家所有的增程产品,是所有!所有增程产品的定价体系全部瓦解,随之而来的是增程产品线的全部崩塌和流失。因为这个定价策略,消费者就完全不会考虑增程了,直接把自家增程击穿。顺便也把 mega 击穿了, 所以风险太大了。

第三是建设品牌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,理想品牌在中国非常多经济并不那么发达的省份,对于这部分用户来说,拥车仅一台,又是当地“婆罗门”阶层的圈层车型,还是非常有说服力的,但如果真用了这个定价策略卖纯电,这些人也会随之流失的,他们构成了理想之前品牌累计的大多数。

综上,如果你今天是理想厂家的本溪次理想产品上市策略岗位老大,你怎么和 CEO 李想汇报呢?

我不会,我没有答案,我离开办公室很久了…

你们每天都在评论区冲浪,你们比任何人都更适合成为 CEO。

但正经讲,如果你真能研究出来一个可执行的方法论,并放任到全中国的一线门店都能执行,解释清楚为啥 A 比 B 贵十几万,你真的值二三百万以上的年薪。大v聊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