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抗美援朝中,一16岁女护士中弹后双目失明,当场昏迷。醒来时,她听到美军叽哩哇啦地对话声,心中一惊,死死屏住呼吸,装成尸体。谁能想到,这个瘦弱的姑娘,即将创造战争奇迹!
她名叫张道华,四川灌县人。
1951年春,马坪里大山谷的雾气还没散尽,军医院三分院的空气就像被冻住了一样。
院长扫了一眼围在身边的医生和护士,神情严肃的说道:
“敌人要合围了,趁缺口没封死,大家赶紧带着伤员突围!”
张道华盯着分配给自己的7名伤员。
最沉的是那个昏迷的重伤员,胸口的绷带还在渗血。
枪声越来越近,她咬了咬嘴唇,蹲下身就把人往背上送——这具瘦弱的身子骨,已经在炮火里练出了惊人的力气。
“跟紧我!”
她扭身对其他6名伤员大声喊道。
敌人的子弹和炮火不时的在他们身边呼啸爆炸。
在这段日子里,张道华已经练出了一个绝技,仅凭听声音,她就能判断出子弹炮弹离自己有多远。
听着声音近了,她就扑到伤员身上,等危险过去,再背起重伤员带着他们继续走。
就这样,一行人有惊无险的冲过了4道封锁线。
张道华找到一个隐蔽处,安置好负伤的战友后,刚想松口气,指尖突然顿住——数来数去,少了个腿伤的战士!
“你们别动!”
她大吼一声,掉头就朝着来时的路边跑边找。
等她好不容易找到那名伤员时,刚想跑过去,突然,“砰砰砰!”传来一阵枪响。
原来远处的一队敌人发现了她,正端着枪冲她扫射。
张道华凭借自己的机敏躲了过去,飞奔到伤员跟前,刚把他背起来,突然她只觉得自己头皮一紧,两眼一黑,“噗通”一声,重重摔倒在地上,昏了过去。
“护士...护士!”
模糊的哭喊把她拽回现实。
张道华摸了摸头,满手黏糊糊的温热。
“哭啥?”
她想笑,嘴角却扯不动。
“我以为你...你没气了...”
伤员哽咽着。
“别废话!”
她推了推他:
“你腿能走,去找部队吧!”
“不行,要走咱们一起走,我不能留下你不管!”
“这是命令!”
她突然提高了声音:
“你留下,咱俩都活不成!”
在张道华的再三劝说下,伤员终于点了点头:
“你放心,我一定会找到部队,让他们来救你!”
伤员走后不久,她头一歪,再次陷入昏迷当中。
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起了大雨,张道华被雨水淋醒后,耳边突然传来叽哩哇啦的说话声。
“不好,是敌人!”
她心一缩,屏住呼吸,任凭风吹雨打,一动不动。
敌人的皮靴踩在旁边的积水里"咕叽"响,一只大脚直接踹在她腰上,将她的身体翻来翻去。
张道华咬着牙没出声,直到脚步声远了,才咳出一口血沫子。
她全身被雨浇透了,冻得几乎失去了知觉。
她觉得如果躺在这里干等战友来救自己,就算不被敌人发现,也会被冻死。
她要自救,就算爬也要爬回部队。
想到这里,张道华努力睁开眼睛,想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,谁知眼前却是一片漆黑。
这时候,她才发现自己眼瞎了。
原来刚才敌人的那发子弹,从她左侧头部穿过,夺走了她的光明。
张道华想哭,可她心里清楚,现在不是难过的时候。
她顺着记忆里的方向开始爬。
右手在前探路,左手拖着身子,伤口在地上蹭出暗红的印子。
也不知道爬了多久,张道华刚爬到一条公路上,身后就传来了叽里呱啦的叫喊声。
她立马滚到了路边的排水沟里,随手抓起一把泥,胡乱涂在脸上。
美军走了过来,举起枪托在她身上一通乱砸。
钻心的疼痛袭来,张道华咬紧牙关,一声不吭。
雨越下越大,美军走后,她凭借惊人的毅力,继续向前爬去。
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,四周除了哗啦啦的雨声,再也听不到其他声音。
张道华爬不动了,身上已没有一丝力气。她翻到路边的沟里,闭上了眼睛。
恍惚间,突然从远方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。
“中国人?我的战友!”
张道华心中激动不已,也不知道从哪儿来到力气,她扯开嗓子喊了起来:
“我在这儿,救救我!”
得救后,她的事迹很快就传开了,成为人人皆知的女英雄。
回国后,张道华拒绝疗养,去盲校学习了按摩,学成后在荣军院开了间小小诊室。
每天清晨,她用指尖“读”伤残战友的肩背:
“这里还疼吗?再坚持一下……”
后来,有人问她当时怕不怕。
她笑道:
“子弹飞过来时,我怕得要命。但背上是战友,我只能往前。”